“流水账”里的故事

2023-08-27 07:07:29来源:解放军报

原标题:“流水账”里的故事

从河北涿州返回单位时,武警河北总队医院卫勤处处长范松带回来一件“宝贝”。他从一个防水的塑料包里,小心翼翼拿出一沓整整齐齐的A4纸,上面用不同的字迹写满了名字。名字后面,记录着每个人的病情、处置方式、接诊时间等信息。

“这是我们医疗分队在涿州抗洪抢险遂行医疗保障时,向被救助群众发放药品的耗材记录。帮助大伙的事,都在这沓‘流水账’里。”范松的手指从一个个名字上滑过,这里有刚从受灾水域中转移出来的老人,有专门赶来问诊的村民,也有忙前忙后的地方志愿者……


(资料图)

“8月7日,孟德刚,51岁,右足底跖骨头部,外伤……”受灾群众孟德刚名字后面的信息,相较其他人要更长一些。

7日上午,孟德刚的妻子用三轮车载着他来到便民医疗点问诊。孟德刚说自己在转移时,不小心踩中了水中的杂物,现在一迈步就疼,没人扶根本走不了路。

“应该是有异物扎进了脚底。”由于一线医疗条件有限,驻点军医吴帆仔细检查孟德刚的伤口后,建议将他送到条件更好的医院诊治。

“我的脚太疼了,走不了路,就在这里诊治吧,你们肯定能行。” 孟德刚说。

面对老百姓的信任,吴帆和战友邵晓尧在医疗点的迷彩棚下,给孟德刚做了台“战地小手术”。消毒、开刀……最后,吴帆用注射器的针头和镊子配合着,在跖骨头部位取出一截不到2毫米的玻璃纤维。

“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个麻烦。没有你们,我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治好。” 孟德刚临走时,紧紧握着吴帆的手表示感谢。

“医疗保障现场会遇到各种状况,像孟德刚这样紧急的病情还有不少。因此,发挥团队的力量尤其重要。”范松介绍。在抗洪一线救助受灾百姓的过程中,医疗队的每名医护工作者几乎都会提到“我和我的队友”。来自不同科室、不同岗位的医生、护士们,在一线迅速集结成一个个有力的战斗团队。

翻阅这本“流水账”,记者看到了一条特殊的记录。这条记录中,姓名一栏写的不是病患的名字,而是她的丈夫张国。

“当时患者没有力气拿笔,只能让她的丈夫代劳。”军医魏国宇说。

一天上午,一辆汽车停在了医疗点不远处。车上的人急切地大喊:“这里有病人!快!”吴帆第一个跑过去,看到一位大姐仰倒在车座上,嘴唇已经发紫,他初步问询后判断是心脏病发作,便大声招呼队友过来支援。驻点医务人员魏国宇、邵晓尧、王立轻随即清点好自己的装备,携带AED、血压仪、急救药品和饮用水赶到患者乘坐的车辆旁。吴帆边安抚大姐的情绪,边让她服下速效救心丸、降压药和饮用水。护士邵晓尧在一旁为她测量血压。过了20多分钟,大姐的症状逐渐缓解。离开时,大姐眼里含泪,说了一句让医护人员们难忘的话:“以后也让我的儿子去当兵!”

“流水账”中,有的名字出现了多次。武警河北总队张家口支队战士任容容,在执行救援任务的过程中,患上了甲沟炎。他多次到救援点给脚趾杀毒消炎。每一次,军医齐鹏涛都耐心地用棉签一点点为他擦除异物、清理患处。处理完后,齐鹏涛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他,让他有情况随时联系。

粗略一算,“流水账”里,长长短短的问诊记录有400多条。军医翟晓刚说,这份记录里最多的是皮炎、汗疹、过敏等普通疾病,但无论面对什么病情,医疗队成员都会全力以赴。他们为了患者连夜从后方调来需要用冰箱保存的破伤风针,手把手教皮肤病患者怎样涂痱子粉效果更好,也会为中暑的患者扇扇子、递上一杯解暑的绿豆汤,为的就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病痛。

“为兵爱民,是军医的本分,也是我们的本色。”从一个便民医疗点走到另一个便民医疗点,往返近20里路,医疗队队员王莉几乎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巡诊。看到她身上的军装和手臂上的红十字标识,不仅是部队官兵,一些地方老百姓也会主动走过来问诊。

“在这条路上,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谢谢。不管走到哪里,对方一听说我是武警医疗队的医护人员,就会竖大拇指,不停地道谢。”王莉说。有一次,她和战友们徒步前往下一个点位巡诊时,碰到一名开着汽车的年轻人。看到他们后,车主停下来问他们是不是部队的医护人员。得到王莉的肯定答复后,年轻人立刻说:“各位医生上车吧,去任何地方我都送你们过去。”

范松说:“这次医疗保障经历,几乎都浓缩在这本‘流水账’上,它是我们医务人员冲锋一线、扶危救难的见证。归建后,我想把这份记录放在院史馆,好好珍藏。”(杨雪乾  本报特约记者  耿鹏宇)